如何理解“自愿、弹性”?是否会影响就业市场和生育情况?为了解这些问题,时代财经近日专访了人口学专家、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杨成钢。
以油箱容量为50L的家用轿车为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5.5元。
作者:资深记者 陈雯
疫情后的近两年来,“累计培训人数总计12479 人次,组织申报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1149项,协助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完成新增163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组织上海市旧住房改造设计项目78.77万平方米约6.28亿元投资额,完成中级职称评审审核2897人,遴选上海优秀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人数1050人,疫情期间通过协企合作帮助200多名应届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协助完成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选树30名……”这是一组日前在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第九届六次会长会议上流出的数据,反映了上勘设协第九届理事会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
此外,会上还透露完成了《关于47家在沪勘察设计企业2024年营收调查统计报告》。而《2023年度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统计分析报告》也于近日在上勘设协媒体平台发布。众所周知,近两年勘察设计行业“体感”尤其寒冷,但具体表现到底如何?未来机会何在?身为企业“娘家人”、政府得力助手的协会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上勘设协党支部书记、秘书长忻国樑。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忻国樑
记者:这两年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情况如何?
忻国樑:受上海市住建委委托,协会每年组织编写《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统计分析报告》。从全上海具备勘察设计资质企业参与国家建设部统计系统自主申报的数据来看,相较于2022年,2023年勘察设计行业各项经济指标有所回暖。
2023年,大型企业人数持续增长,新签合同额同比有所减少,其中外埠市场新签合同份额减少较多,总营收保持增长,净利润同比有所回升;中型企业人员收缩,总营收持续下降,但新签合同额回升至2021年水平,净利润回升至2021年一半水平;小型企业人员收缩幅度最大,新签合同额同比大幅降低,总营收同比小幅上升,但外地收入下降较多。由于房地产下行导致建筑设计业务的下降,所有公司建筑咨询业务均出现了下滑。
虽然整体看有增长,但“体感”与数据是有差别的。市场分化明显,仅有少数细分领域比如能源、水利、核电、交通等保持一定增长,量大面广的建筑行业市场机会萎缩严重。今年6月初,协会选择了47家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勘察设计服务型企业,对其2024年1-5月份营收情况及全年营收预测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勘察企业营收全面下降,建筑设计企业营收普遍下滑,市政设计企业除水利板块增长较快,只有工业设计企业电力、石化、电子等板块增长明显,民营企业普遍面临更大经营困难。主要是国家经济也在调整和受市场环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影响,新增建设项目数量减少,市场萎缩及内卷。另一方面,项目投资不到位,合同不能及时履行,或项目规模缩水,周期拉长,结算和付款缓慢,给勘察设计企业带来现金流紧张等问题。
记者:针对调研反映的问题,协会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忻国樑: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已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我们在调研报告中也指明,“三大工程”以及传统的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等正在成为投资的重点方向,建筑行业的机会在于城市更新、保障房、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以及体育医疗养老商业服务的适老化、适儿化、完整社区建设,另外产业建筑、工业上楼等也有政策支持。同时要强化绿色设计,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等。
我们通过调研总结了勘察设计企业普遍存在的几点不足:一是核心能力单一,价值创造能力不足;二是组织架构碎片化,基于生产而非服务客户的逻辑设计;三是市场能力不足,经营活动更基于个体而非组织;四是业务结构不均衡,新业务开拓意识、人才储备、思路、模式等都比较被动;五是重投标轻市场营销,重个体轻团队,重经验轻科学,重技术轻商务,重自主轻协作。这些在高速建设时期形成的应对策略在新的形势下需要调整。
对此,我们也提出了“四化”建议,即设计价值化、技术产品化、战略柔性化、组织协同化。其他三个“化”比较好理解,“战略柔性化”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需要制定灵活的战略规划,就像船需要适应风浪一样。企业要能快速适应变化,保持长远眼光但也能灵活调整短期目标,同时甩掉不必要的包袱,聚焦主业,从追求数量增长转为注重质量提升。
记者:一边是整个建筑行业在“降温”,一边是协会工作仍在“升温”,相比去年,协会今年都有哪些新拓展?
忻国樑:协会始终坚持“一核两翼”方针,即以党建促会建,聚焦平台建设和人才建设,努力为政府服务救市搭平台,为企业服务破冰谋发展。今年我们提出了“1310”工程,即1个指导思想、3项新要求、10件实事工程。“1个指导思想”指坚持以党建促会建,努力探索主题教育内容常态化的形式与内容,以党建引领协会的各项工作。“3项新要求”指自身建设有新内容、人才建设有新举措、平台建设有新拓展。“10件实事工程”更是涵盖人才队伍、项目建设、评优、培训、课题研究、团标制定等方方面面。相比去年来说,主要有以下几块拓展。
平台建设方面,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旧住房改造、美丽乡村“老三大战役”持久战基础上,拓展了“新三大战役”攻坚战,即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及微更新、室内设计师能力评价等重点工作,通过发挥行业技术优势和协会组织优势,将政府管理中“急难新重”的任务持续创新地转化为企业业务的增长点,深度助力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此外,针对近两年上海市建筑师负责制政策发布后的落地实施问题开展了课题研究,并将结合注册人员继续教育安排相应课程,以提升设计企业、设计人员适应建筑师负责制的全过程理念和管理能力。今年年底前计划完成《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低碳设计团体标准》出版工作。
人才建设方面,重点补强上海勘察设计行业“五级人才”金字塔两端建设。一端是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的表彰宣传与人才入库,同时下半年将配合市住建委落实2024年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选树工作,以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的推选工作。另一端则是成立长三角高等院校(建筑设计类)联盟,搭建起“校企协联动、产学研融合”平台,目前已有34所高校加入。同时,对中坚设计力量配合市人事局举办上海市室内设计行业优质人才选树和培训,通过专业课程培训和考核,深入开展室内装饰设计师能力评价工作。
过去,我们把自己定位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现在,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在随着工作开展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止于“桥梁”,还要做推动行业发展的“加油站”。
记者:正如您所说的,协会坚持“一核两翼”工作方针,积极响应政府、企业、高校需求,从方方面面体现了协会的价值。那么上勘设协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格局视野和战斗力?据悉今年上勘设协在全国勘察设计同业协会上作了经验分享,请您谈谈协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工作。
忻国樑:我们强调以党建促会建,不是一句空谈,而是切切实实将党建与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驱动协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首先从服务理念上,协会坚信“唯有有求必应,才能一呼百应”,所以一直以来致力于做政府想做却无力顾及、市场想做却无力可借、企业想做却力所不能及的事,使得会员从5年前的460家增加到现在的近千家,反映了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对我们的肯定。
其次从秘书处建设上,我们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工作团队。在会员单位的支持下,我们采用挂职锻炼机制逐步完成新老交替,将团队平均年龄从64岁降至40多岁,本科及以上人才高达95%,并采用企业化管理方式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使秘书处成为一个务实高效的工作机构。同时,协会通过委派执行监事和党建联络员制度,有效串起各分会工作,增进了各部门和分会间的交流协作和思想的统一。今年,我们基于现有13家企事业单位共筑的党建联建平台,以及协会分会党建联络员制度,开展了“组织联建,活动联办,经验联学,服务联抓”的相关工作探索。结合协会重点工作及“三会一课”学习要求,我们还推荐《反对自由主义》《甲申三百年祭》等读物,要求党员带头、秘书处全体成员共同学习,通过入心入脑的交流,推动业务工作提升。
我们始终秉持这样一种干事精神:头脑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问题,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协会]article_adlist-->(转自:上海勘察设计)股票在线交易平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